三伏天要来了,这两个月记得多揉一个穴位,让脾胃暖起来,脾有劲,痰湿排得快

00:00
10:33
主播信息
冯名雨

冯名雨

难懂的中医通俗化,难调的病症简单化
关注
艾灸治病108招
2711
绿色养生,绿色艾灸,让你远离药物,输液和抗生素! 我是冯名雨,节目主讲中医艾灸养生,每天定时更新,欢迎你的订阅关注!
健脾养胃108招| 养好脾胃,百病不生
1269
脾气虚,饭后困倦,四肢无力,少食体胖; 脾阳虚,手脚冰凉、腹胀腹泻; 脾阴虚,胃口差、嘴唇鲜红、口干口渴; 只有医生知道的健脾护胃秘方,让你气血充足,学会不生病的智慧!
养生365天
153
别人说这个方子好,对你未必就好; 学会识别自己的体质,发觉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 就像那句流行语说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喵城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而不是盲目跟风。 不想盲目跟风养生的,冯名雨和你细细唠一唠! 咨询解答 疑难问题咨询答疑,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冯名雨艾灸。 冯名雨(笔名,寓意:逢名医遇知己;原名:丁彼得。)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三伏天养生调理

# 脾胃虚弱调理方法

# 痰湿体质调理方法

# 健脾祛湿关键穴位

# 艾灸祛湿温阳技巧

# 脾虚生痰湿根源

# 肾阳不足补火法

# 经络淤堵调理技巧

# 湿气转化痰湿过程

# 阳气激活排湿原理

三伏天与痰湿的关系
三伏天是调理痰湿体质的关键时期。湿气在体内长期滞留会转化为黏腻的痰湿,导致舌苔白厚、腹部肥胖、乏力等症状。痰湿流动性差,易阻塞经络,损伤阳气,需通过健脾祛湿关键穴位和艾灸祛湿温阳技巧进行干预。
脾虚与痰湿的根源
脾虚生痰湿的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弱化,无法将食物转化为气血,反而生成湿浊。肾阳不足进一步加剧问题,肾阳如同体内锅炉,火力不足则水湿无法蒸发,形成痰湿。久坐、贪凉等习惯会加重寒湿堆积,表现为身体困重、大便粘腻。
脾腧穴的调理作用
脾腧穴是脾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艾灸或揉按此穴可激活脾胃阳气,促进水湿运化。定位方法为低头摸到颈椎隆突后,向下数11个椎体旁开1.5寸。配合刮痧或手掌根揉按,可疏通膀胱经排毒通道,达到健脾与排湿的双重效果。
丰隆穴的化痰功效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是胃经络穴,被称为“化痰第一要穴”。艾灸此穴可增强脾胃功能,瓦解顽固痰湿。初期艾灸可能出现痰量增多现象,此为痰湿溶解外排的表现,需持续调理。
关元穴的温阳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是补益肾阳的核心穴位。艾灸关元可补火暖土,增强肾阳推动力,改善手脚冰凉、小腹怕冷等问题。自发热艾灸贴可作为便捷替代方案,辅助驱散寒湿。
饮食与日常调理建议
日常可食用炒白扁豆、茯苓、山药等健脾食物,结合穴位艾灸与揉按,持续一个月可显著改善舌苔厚腻、身体沉重等症状。通过激活阳气与疏通经络淤堵调理技巧,实现寒湿自消的中医调理目标。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