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天下-北京电台
人物志,战国事,乱世情散去的硝烟战乱,远去的金戈铁马,一段段往事,在这里风生水起,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贩夫走卒尘封千年的历史,欲说还休的善恶古往今来,谁能占尽万事风流借用古人智慧,解读历史细节,这里是《话说天下》。
511

延安独特吸引力与爱国青年潮
抗战时期,延安凭借其平等的社会形态和昂扬的抗战氛围,展现出与国统区截然不同的面貌。这里没有贪腐和压迫,形成了爱国青年向往的“理想社会”,吸引了超过四万名知识分子和青年突破封锁奔赴延安。他们通过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或自主报名,历经险阻徒步八百里,最终投身抗日军政大学等院校学习,成为革命中坚力量。
文艺工作者的延安创作热潮
延安汇聚了郑律成、冼星海等文艺工作者群体。朝鲜作曲家郑律成在延安创作了《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经典旋律;冼星海突破国统区创作限制,在延安完成《黄河大合唱》等不朽作品。这些革命音乐经典将西方技法与中国民间旋律结合,成为激励全民抗战的号角。
延安精神与文化融合影响
大批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家的到来,推动了延安文化艺术的繁荣。鲁迅艺术学院等机构培养出丁玲、贺绿汀等人才,实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的融合。延安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得《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从黄土高原传遍全国,用音乐凝聚了民族斗志,彰显了理想与信仰的精神力量。
历史对比与青年选择动因
与国统区的腐败和审查制度形成鲜明对比,延安的清廉作风和创作自由成为吸引青年的核心“魔力”。这种对比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组织优势,也解释了为何无数青年甘愿冒生命危险奔赴延安,用热血书写信仰,用生命践行担当。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