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 语言的突破——有效沟通、成功演讲宝典
《语言的突破》是卡耐基最早的作品之一。它出版后,在人类出版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10年之内就发行了2000多万册,并且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口才指南”。它促使人们努力向前,想自我挑战,激发了人们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不论从事何种工作的人,如果能按照本书介绍的技巧去做,都能获得非常大的效果。
16

澳大利亚美国哲学家彼得·辛格以将道德哲学从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而著称。他主张道德哲学的具体应用应聚焦于解决现实问题,例如通过慈善伦理实践改善贫困与不公。辛格批评空谈道德而不行动的行为,认为个体需直面道德情境中的具体责任,而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通过分析巴西电影《中央车站》的情节,辛格提出道德情境的具体分析框架。影片中主角朵拉因非必需消费间接导致他人死亡,辛格将其与第一世界人群的消费选择类比,认为两者在道德不作为层面并无本质区别。他强调,知情后的道德责任感要求个体将资源投入牛津饥荒救济基金等公益事业,而非用于非必需享乐。
针对辛格的伪善批判,部分反驳者从实际角度质疑慈善伦理实践的效果,例如机构可信度与依赖性风险。但辛格支持者指出,道德困境的核心在于主动行为与非主动不作为的界限模糊性。即便未直接造成伤害,知情后仍选择忽视需求,本质上等同于道德不作为。
作者承认自身陷入道德不作为心理困境,虽认同辛格观点却未付诸行动。这种矛盾揭示了道德责任感与现实矛盾的交织:个体即使认可慈善伦理的正当性,仍可能因惰性或惯性拒绝改变。辛格的批判直指普遍社会现象,即人们倾向于以抽象谴责替代实际行动,最终陷入伪善批判所揭示的自我辩解循环。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