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白人本土文化保护主义(上)

00:00
07:55
主播信息
爱知识的芝士姐

爱知识的芝士姐

上联:芝士就是力量 下联:知识亦可品尝 横批:有识芝士 醉心于富于深度的知识学习与传播
关注
上海滩纪事
113
上海,这座吸引着东西方无数游客的魔都,究竟拥有怎样的魅力让那么多的人在此流连忘返,落地生根?海派文化为什么能够成为如此独特的一支?上海先生和上海小姐身上为何能时时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和芝士姐一起来了解上海滩的前生今世,见证她的过去,展望她的未来!
跟芝士姐一起解读“谁是美国人”
38
美国究竟是怎样成为今日之美国的?所谓“美国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文化?是什么主宰着美国人的精神世界?美国的种族冲突为什么成了一个经究不衰的顽疾?21世纪的美国将要走向何方? 欢迎跟着芝士姐一起解读塞缪尔·亨廷顿的《谁是美国人》,籍此或许喵城可以更加看清美国这个国家的本质、美国民众的国民特性,以及美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未来。。。
谋杀推理系列
78
颇为经典的谋杀场面 个性鲜明的出场角色 逻辑缜密的推理过程 幽默含蓄的对话场景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美国白人文化保护主义

# 美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美国种族人口比例变化

# 美国本土排外社会运动

# 美国新白人民族主义群体

1993年,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影片《跌落》通过主角的经历,展现了白人男性在多文化美国社会中的困境。戴维·盖茨指出,这种焦虑反映了白人本土文化保护主义心理的典型剖面。影片通过卡通化的形象,隐喻美国白人群体对自身文化地位下降的担忧,这种情绪在现实中表现为对人口构成变化的强烈反应。
美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显著,非拉美裔白人比例从1970年的83%降至2000年的69.1%,部分城市甚至成为少数群体。人口学家预测,到2040年,这一群体可能失去多数地位。这种种族人口比例变化引发了排外社会运动,参与者多来自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他们认为移民威胁了自身的经济地位、文化特性和语言传统。
白人本土文化保护主义的核心诉求是维护白人文化主导地位,但其主张不同于极端组织(如民兵集团或三K党)。以卡罗尔·斯温提出的新白人民族主义群体为代表,他们强调种族自觉,认为种族是文化的基础,主张通过政治和社会手段阻止美国成为“非白人国家”。这类群体成员多接受高等教育,关注美国特性的非此即彼性,将种族与文化的捆绑视为国家存续的关键。
尽管运动内部存在分歧,但共同点在于对人口变化的担忧。例如,1999年国会弹劾克林顿的投票中,党派分歧被解读为昂格鲁-萨克逊白人男性对地位下降的抗议。这种反应被视为美国社会对人口构成深刻变革的自然回应,而白人本土文化保护主义则成为这一现象的重要标签。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大约是5年前,在我大学声乐老师所建的微信学生群里,偶然讨论起《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大家对这首歌颇为喜爱,老师也准备将它在近期的一次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因为我是内蒙古人,所以老师特意邀请我出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在我之前的推文中有介绍过),我想讲的更加生动和全面,因此去网路上搜索了这首歌曲相关的资料和背景,无意中就搜到了席慕蓉先生《草原往事-我的家在高原上》的视频资料,忍不住把三集一口气都看完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席慕蓉先生在草原上折了一把野草,捧在手中不停的闻着,一边闻一边流着泪说:“这就是父亲所说的故乡的草的香味,这只有老家才有的草香。”此时我也不禁跟着她热泪盈眶,我在想:我生在、长在内蒙古这片土地,却从未对故乡有这番憧憬和热爱,我虽然生长在这里,但我却并不了解我的故乡。从那以后,我也追随着席慕蓉先生寻根的脚步,从她的诗中、散文中探寻她所描绘出的故乡的全貌。 她把她寻根过程的点点滴滴用文字、画作和摄影作品完整的记录在《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这本书中,接下来的日子,用这本书作为开始,我准备把这些文字和书中所提到的一些诗歌作品作为内容,通过朗读的形式,跟大家分享。现代的都市给予喵城更优质的生活,但故乡永远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在那里,有喵城的成长的轨迹、生活的情境、根深蒂固的文化,以及那些不可磨灭、简单温暖的美好回忆……
183
16
筱晴书苑细说《活法》
筱晴书苑细说《活法》
稻盛和夫先生1932年出生与日本的鹿儿岛。毕业与鹿儿岛大学的工学部。1959年创办了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了KDDI。两家企业都进入了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航会长,一年时间让濒临破产的日航扭亏为盈。在大多数人看来,做到这些,已经算是非常成功的人士。但是我认为稻盛和夫先生更大的成就不在他的经营上,而是在他的哲学理论上。其实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理论更多的源于中国的古圣先贤。抛开国度层面的狭义思维,体现出了人类的优秀的文化思想。那么从今天开始,喵城就共同聊一聊这本《活法》,每天十几分钟的时间,咱们简单聊一聊。 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18年的时候在湖南出差,湖南一名很有名的企业家送给我的,薄薄的一本,我大概翻了一下200多页,当时用了1天的时间给读完了,读完一遍后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开始细读,品味。一本好书并不是有多少字,而是里面思想非常吸引人,能够值得让读者细品,比如《道德经》,字数很少,可读懂的人更少。好书常常里面的道理非常简单,可真要是执行起来,并长久的坚持下去可并不容易。 对于这么一本书呢。我就有一种冲动,把自己理解的内容能够和朋友们做一些的分享,甚至讨论。如果这个过程当中能帮到您,那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如果您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也欢迎您能够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喵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5
1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