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郦波《“救时宰相”于谦》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副教授郦波讲述“救时宰相”于谦的故事
960

隆庆帝驾崩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与内阁首辅高拱的权力斗争进入白热化。高拱因性格急躁、祸从口出,在隆庆帝病危时当众感慨“十岁天子难治国”,被冯保利用并篡改为“十岁孩子怎能为帝”,引发李太后与万历帝的猜忌。冯保借机联合后宫势力,在朝会上以圣旨罢免高拱,导致高拱一败涂地。
张居正在此事件中的角色引发争议。明史记载其与冯保勾结陷害高拱,但李国富教授提出三点辨析:其一,张居正与冯保勾结查无实据;其二,政变发生时张居正因处理隆庆帝陵寝事务未在场;其三,张居正接任首辅仅是权力更迭的客观结果,而非主动谋权。现存史料如周圣楷《张居正传》及张居正文集均佐证其未参与政变。
明史对张居正阴谋论的记载源于高拱的《病榻遗言》指控及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的片面叙述。王世贞因与张居正的个人恩怨,在史书中强化了权谋叙事。李国富教授指出,高拱失败主因在于自身性格缺陷和策略失误,而张居正虽受益于权力真空,但并无证据显示其直接参与构陷。
事件后续影响深远,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开启万历新政,但其形象因史书偏见长期被污名化。李太后与张居正的特殊关系亦引发猜测,为后续权力格局埋下伏笔。这一历史事件揭示了政治斗争中舆论塑造与事实真相的复杂性。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