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郦波《“救时宰相”于谦》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副教授郦波讲述“救时宰相”于谦的故事
960

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面对瘴疠、追杀与恶劣环境,他通过生死考验完成了“龙场悟道”思想起源。目睹吏目父子三人客死蜈蚣坡后,他以慈悲心生死觉悟安葬并祭奠陌路人,由此触发对自身命运的深层反思,意识到“圣人之道心性自足”,最终在石棺中彻悟。
龙场悟道期间,王阳明通过石棺悟道生死体验,结合佛家慈悲与儒家坚韧,突破生死关精神升华。他提出“心外无物价值存在”,以岩中花树的哲学命题阐释心学核心:花的颜色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与观察者的感知共同构成价值关联。这一理论为阳明心学哲学体系奠定基础,强调主体意识对世界的构建作用。
阳明心学强调知行合一实践智慧,认为知识需与实践统一。王阳明以自身经历论证,人需通过苦难磨砺实现哲学升华思想突破。他批判当时士人因缺乏价值支撑生命意义而轻易放弃生命,对比屈原为家国大义殉道的行为,指出真正的生命价值在于融入更高维度的精神追求,如“滴水入海”般超越个体局限。
龙场悟道不仅是王阳明个人的觉醒,更成为华夏思想史上的转折点。其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等理论,为后世提供了应对困境的精神指引,强调内在心性力量与价值存在的重要性,深刻影响了五百年来中华文明的哲学脉络。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